2022-02-14
指增策略超额收益显著 渠道力推指数产品
市场持续震荡,基金发行不景气,公募量化产品逆市畅销。
(资料图)
受访人士认为,现阶段市场风格偏向中小盘,指数增强策略与之更为契合。在主动管理基金失去业绩优势的情况下,基金公司加大力度布局被动基金,渠道也对指数产品偏爱有加。
弱市量化产品获追捧
统计显示,截至7月7日,今年以来有56只权益基金(混合型+股票型)成立规模超过10亿,其中9只是量化基金。
上周,华夏智胜新锐股票基金提前结束募集,该基金以中证1000指数为基准,采用AI+量化模型选股等策略,运用数量化方法优化组合交易并控制风险。稍早,国泰中证1000增强策略ETF成为年内指数基金首只“日光基”,单日吸金近15亿元。
招商基金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苏燕青表示,今年权益类基金发行不乐观,而部分量化产品能够提前结束募集,主要是由于在没有明确投资主线的市场环境中,量化的宽度反而能发挥一些优势。“上半年,国证2000指数在主流宽基指数中排名第一。新发量化产品很多都对标中证1000或者国证2000,指数Beta较好,且主动团队覆盖的较少,量化策略更能发挥优势。”
使用量化类策略的产品受欢迎,根源在于其获取超额收益的突出能力。
永赢基金量化负责人章赟直言,科技制造行情带来的贝塔弹性被主动量化产品显著放大,使之在结构性行情下还能获得战胜行业平均的超额收益,在资产荒环境中可谓一枝独秀。
财经自媒体矩阵创始人孙万龙表示,量化基金受欢迎有两方面原因。一是近两年主动多头策略表现不及预期,明星基金经理纷纷坠落神坛,大家更偏向低成本的指数类产品;二是无论量化还是指数增强都给投资者一定的心理暗示——量化代表稳健,指数增强能做出相对指数的超额收益。“从结果来看或不尽然,但这种效应在募集资金时很管用。这两类产品近两年较好的收益表现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印象。”
渠道力推指数型产品
近年来公募基金被动投资型基金数量持续攀升。进入2023年以来,更多基金公司将ETF及联接基金作为布局的重点方向。
据统计显示,截至7月7日,年内已成立348只权益类基金,其中指数基金130只,占比37.4%。就规模而言,截至上半年末,非货ETF市场总规模达到1.55万亿元,较去年底增长15.4%。
ETF市场渐成“红海”,行业主题赛道日益拥挤,联接基金成为基金公司角逐的方向。数据显示,截至6月30日,年内新成立98只ETF联接基金,较去年同期增长近四成。
指数基金大扩容离不开业绩的支撑,今年以来,指数型基金霸屏各类排行榜,收益和规模齐升。
建信基金指出,工具化被动产品已成为基金公司重点发展方向。近年来基金公司积极打造指数生态圈,推出覆盖行业、主题、宽基、商品和策略多个类型,横跨A股、港股、美股、债券、商品多个市场的指数产品,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元的投资工具。在市场行情快速切换的过程中,成为投资者迅速把握热点的工具。
市场的旺盛需求是推动被动投资大发展的重要力量。富国基金表示,近些年,包括ETF在内的指数类产品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是投资者的自然选择。随着A股市场大幅扩容,选股难度不断加大,ETF的交易方式与股票非常接近,大量股民通过ETF转化为基民。同时,近两年主动管理基金业绩承压,部分基民选择指数基金进行更加多元化的资产配置。
记者了解到,在基金公司积极布局被动型基金的同时,银行、券商等传统渠道也偏爱推荐指数产品。
据海富通基金产品部介绍,零售个人投资者已成为ETF的主要投资群体,特别是在一些行业赛道产品上。该部认为这与个人投资者追求阶段性超额收益不无关系。A股市场化程度逐渐提升,机构投资博弈明显,个人投资获利难度加大,零售端散户将注意力转移到兼具股票和基金特点的权益类ETF上恰恰顺应了这一市场特征。
王帅表示,对于银行、券商渠道来说,指数类产品的主题和持仓更为明朗,更易于向客户推荐。尤其对于券商来说,ETF的交易属性与其客户的交易行为特征也天然契合。
德邦基金指出,对于银行、券商这些代销渠道而言,在当前市场环境下,相对收益预期性较高的被动型产品售前难度较低,对标指数的业绩表现售后压力相对较小,所以成为了当下的偏好格局。
编辑:胡晨曦
声明: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。任何情况下,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。
标签:
- 精心推荐
X 关闭
X 关闭